1.集成灶企業數量多導致同質化
集成灶行業出現同質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集成灶企業數量多就是其中之一。據了解,就集成灶行業而言,集成灶企業的準入門檻不高,只要有資金和相關的手續便可加入集成灶行業大軍。在數量眾多的集成灶企業中,魚龍混雜,難免會有害群之馬,它們一心想著利潤,想著收入,不會花足夠的時間精力去提升產品質量和提升服務,在現階段只能靠著“模仿“摸索前進。
2.集成灶行業創新能力缺乏導致同質化
另一方面,缺乏創新是整個行業的通病。創新,它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即便對大集成灶企業而言,要想打造全新的產品也并非易事,充裕的資金和聰明的大腦缺一不可,對于小集成灶企業而言,這更加是難上加難。有些集成灶企業并非不想創新,但創新,談何容易?即使做出了全新的產品,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也使企業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一來,企業的維權成本高,需要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同時,因為關于抄襲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所以走完流程也未必能獲得一個讓人滿意的結果;二來,相對于抄襲的集成灶企業而言,“模仿“的成本低,但帶來的利潤卻是很高的,它們節省了產品研發和設計的人力物力,如果是冒用知名集成灶企業的品牌名稱更是直接省了宣傳費用,繼承了原有品牌的客戶群體。
由此可見,侵權成本小,利潤大;創新費用高,維權難。同質化,讓整個集成灶行業在不斷擴張的同時,也出現了雜亂無章的狀況。
集成灶企業可用差異化化解同質化
要解決同質化的問題,實現產品的差異化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技術研發和創新是其中一條路,集成灶企業可以在核心技術和設計上多下工夫,加大創新力度,生產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以求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其次,在企業的眾多產品中也要實現產品的差異化,讓產品更加多元,同時,不同的產品要有不同的客戶定位,針對相對應的消費群體生產、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產品,從而實現精準營銷。
雖然集成灶行業相比于傳統的廚電油煙機、燃氣灶、消毒柜三件套近800億元的市場規模,在整個廚電市場的占有率還很低,但優點突出,符合整體式廚房和開放式廚房的發展趨勢,與當前健康、環保的消費理念相符合,市場前景良好,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集成灶的蓬勃發展,不僅是新時代的消費升級需求,也是廚電產業的自我升級。有業內人士樂觀地預計,未來三到五年,集成灶的銷售額規模將占據我國廚電市場三成左右份額。
門派功夫各有所長丨誰能更勝一籌
集成灶廠商在行業中最早起步,在產品制造、技術研發、市場推廣、品牌認知度和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優勢。消費者對于集成灶產品和品牌的認知度和接受度也在逐步增加。
傳統的家電品牌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遍布全國的銷售渠道和較大的品牌影響力,目前部分家電企業也對集成灶產品進行了相關的技術儲備,他們的陸續進駐,將會對現有的集成灶廠商構成較大的威脅。
我們應當看到,更多品牌企業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固然會對市場產生沖擊,但更多的是,多家大型品牌聯合將會推動集成灶供應鏈水平提高、推動集成灶標準更加完善,為消費者帶去更高質量高品質的產品。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丨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加強
產能:面對經濟發展和生活觀念轉變所帶來的消費浪潮和數億商機,集成灶作為當下頗具發展潛力新興行業,正在迅速壯大和崛起,更蘊含廣大市場機遇。企業在這個時期需要緊跟市場需求,合理配置生產規模,才能在基礎上穩扎穩打,為后續發展蓄力護航。
銷售渠道:一般集成灶企業的終端銷售都采用入駐家居賣場和尋求加盟商的方式,在當今時勢下,這兩種終端銷售方式都有其優勢和不可取代性,所以要穩固并改進這兩種傳統的銷售方式。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電商的高速發展,集成灶企業也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在各大電商平臺開啟品牌店鋪,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同時,最近愈來愈火的新零售等銷售模式的暢行也說明了消費者更加重視線下體驗的消費心理,企業也要緊跟市場趨勢,找到與市場和消費者契合的平衡點,做到精準傳播,才能獲取品牌認可、在集成灶企業中拔得頭籌。
產品技術研發:跟傳統的廚房三件套相比,集成灶擁有集成、環保等優勢,但是由于其排煙方式的特殊性,會帶走大量的熱能,并且集成灶臺高度可選擇空間有限,比傳統灶臺要低。隨著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趨于個性化,企業在產品研發方面也要多費工夫,迎合消費者需求。另外,信息智能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消費關系也正隨之而發生改變,創新與智能已成為目前整個廚電行業市場前景最為珍貴的消費鏈,如何通過更為智能化的產品設計與消費者進行深層溝通,消除線上線下屏障,給予消費者更直觀的切身感受也是企業需要考慮的關鍵。
產品質量與售后服務:以信譽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產品質量是消費者考驗一個品牌、一款產品的重要指標。未來,各行各業都將是品質競爭的天下,不僅是產品質量,更包括產品相關的一系列售前售后服務環節。提升產品質量與售后服務能力將成為集成灶企業提升品牌價值、打造品牌形象的必經之路,也關乎消費者對整個集成灶市場的口碑輸出。
對于集成灶企業來說,唯有持續地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和渠道搭建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形成差異化優勢,讓企業保持持續發展。